[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麥美娟訪獅城探討青年發展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日繼續新加坡訪問行程,了解當地的青年發展和構建社區網絡工作。

     

    麥美娟上午到訪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和全國青年理事會,與全國青年理事會總裁蔡大衛會晤,就兩地如何推動青年發展交換意見。她又向與會者分享青年發展藍圖等特區政府最新青年發展政策和措施,並歡迎新加坡青年來港交流。

     

    出席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部長唐振輝舉行的歡迎午宴後,麥美娟一行與新加坡市長委員會主席、西南區市長兼貿工部暨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會面,了解社區發展理事會如何整合資源、擴大網絡,以及加強與政府部門、企業、社會服務機構、高等院校等聯繫,幫助有需要人士連結社區,共建和諧社會。

     

    此外,她也視察裕泉民眾俱樂部的設施、服務和活動。

     

    同日,正在新加坡交流的YDC青年大使參觀中國銀行新加坡分行和小印度,認識國企在當地的發展,以及宗教文化。

     

    麥美娟和青年大使隨後與在新加坡工作的香港青年聚會,分享生活和工作體驗。

  • 免費核酸檢測服務下月停止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最新發展和核酸檢測整體需求,政府今日公布,下月1日起停止在社區檢測網絡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公立醫院、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的核酸檢測要求會以快速抗原測試取代。

     

    政府表示,隨着疫情進入新階段和疫情管控邁向新模式,適用於公立醫院、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員工、探訪人士,以及院舍住客的核酸檢測要求下月1日起改為快速抗原測試。

     

    由於強制性質的核酸檢測要求已全面撤銷,政府下月1日起停止於社區檢測中心、檢測站提供免費核酸檢測服務,自費核酸檢測服務則仍然維持。

     

    政府又指,核酸檢測服務需求已大幅下降並將進一步減少,然而,考慮到仍有市民因出行或個人需要須接受核酸檢測,而部分國家、地區仍要求由香港入境的人士接受出行前檢測,政府下月1日起保留21個使用量較高的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繼續為市民提供自費核酸檢測服務,其餘64個現有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同日起停止運作,相關場地會逐步回復至原有用途。

     

    該21個社區檢測中心和檢測站的開放時間會調整為每日早上10時至晚上8時,下午1時30分會關閉半小時或一小時,以作深層清潔和消毒。此外,香港國際機場設有全日24小時運作的快速核酸檢測中心,方便旅客在出行前接受自費檢測,兩小時內可獲取結果。

     

    政府會繼續檢視核酸檢測需求,需要時進一步調整檢測設施數目和開放時間。

  • 兩資助計劃助機構辦青年交流項目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連同青年發展委員會推出新一輪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到內地和海外的青年交流項目,下月17日截止申請。

       

    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與各界合作推展多元活動,拓闊青年視野,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培養正確大局觀。青年發展藍圖也提出加強內地及海外實習和交流計劃的廣度和深度。

     

    隨着本港與內地及海外地區全面恢復人員正常往來,民青局推出兩項資助計劃。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交流項目,促進香港青年認識和了解國情,加強與內地人民交流,從而提升他們的國民身分認同。

     

    國際青年交流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非政府機構為本港青年舉辦到海外的交流項目,讓青年放眼世界,認識各地歷史文化和發展。 

  • 楊潤雄星期日訪問北京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星期日啟程前往北京訪問,會晤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部長胡和平,並拜訪有關部委和機構。

     

    楊潤雄下星期二晚返港,他離港期間,副局長劉震署任局長。

  • 新冠疫苗以醫療設施為主要接種點

    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將邁進新階段,林士德體育館、港鐵青衣站和創紀之城5期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運作至本月28日中午後關閉,接種計劃將以公私營醫療設施為主要接種場地。

     

    林士德體育館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復必泰幼兒配方和兒童配方接種服務下月1日起改由仁濟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提供。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表示,林士德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是2021年第一批投入服務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現為最後一間設於體育館主場館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當該中心完成使命,連同早前關閉、設於體育館的九個大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各體育館均交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供市民使用。

     

    她感謝新鴻基地產和港鐵公司免費借出場地,促使創紀之城5期和青衣站的接種中心於短時間內設立。

     

    政府自去年9月逐步整合服務網絡,與私營醫療機構合作和善用不同場地,在交通方便或人流暢旺的地點設置社區疫苗接種站或私家診所新冠疫苗接種站,並在同一接種點提供多於一款疫苗的接種服務。

     

    上述三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關閉後,其他接種點,包括社區疫苗接種站、私家診所新冠疫苗接種站、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醫院管理局指定普通科門診診所、衞生署長者健康中心、母嬰健康院、學生健康服務中心,以及約千名提供新冠疫苗接種服務的私家醫生會繼續為香港居民提供新冠疫苗接種服務。

     

    另外,下月起,所有社區疫苗接種站、公立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和兒童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開放時間統一為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本月27日起,律敦治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遷往鄧肇堅醫院。鄧肇堅醫院新冠疫苗接種站將提供復必泰原始株、二價疫苗和科興疫苗的接種服務。

     

    楊何蓓茵說,新冠病毒仍存社區,隨着本港進入防疫新階段,市民應為健康着想,主動接種適當劑次的疫苗,護己護人。新冠疫苗接種計劃專題網站詳列接種地點、服務時間、預約、查詢熱線等最新資訊。

  • 新發牌制度便利食肆經營者

    食物環境衞生署下月引入先發牌、後審查的方式簽發食物業牌照,並大幅放寬小食食肆售賣食物種類的限制,便利食肆經營者和顧客。

     

    為簡化申領食物業牌照程序、縮短審批時間,以及讓申請人更易遵從牌照要求,食環署將引入專業核證制度,以先發牌、後審查的方式簽發正式牌照。

     

    在新制度下,食環署接納由認可人士或註冊結構工程師簽發的符合規定證明書及最終設計圖則,作為符合各項衞生規定的證明。署方會基於該些證明先發出牌照,然後才派員實地覆核審查,以確認處所符合全部衞生規定。

     

    食環署指,有關優化措施會率先應用於小食食肆和食物製造廠,申領正式牌照的人士可自由選擇沿用現有機制或新的專業核證制度。如運作暢順和得到業界支持,食環署會考慮把新制度推展至其他食物業牌照。

     

    另外,根據現行小食食肆牌照規定,持牌人只可從六個特定食物類別中選擇其中一類食物出售。考慮到食物種類和烹調方式漸趨多元化,在不影響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的前提下,食環署決定放寬限制,由指定食物項目改為對食物烹調方式作出規範。

     

    在新制度下,小食食肆基本上可售賣任何種類的食物,但因其規模一般較小,設備也較簡單,只可採用較簡單和不會產生大量油煙的烹調方式,座位間也不得進行火鍋、鐵板燒或韓式燒烤等,以保障環境衞生和顧客安全。

     

    食環署指,新規管制度將為全港超過4,300間小食食肆的經營提供更大彈性。隨着它們售賣的食物種類增加,市民會有更多選擇。

     

    新措施適用於所有3月1日後新申請的小食食肆牌照。現有小食食肆持牌人或申請人可選擇繼續以售賣特定食物類別的原有模式經營,也可申請更改其牌照上的特定食物類別。

  • 麥美娟展開新加坡訪問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今午抵達新加坡展開訪問行程,拜訪新加坡人民協會,與總執行理事長卓榮能會面,就兩地構建社區網絡、促進社會凝聚力和提供地區服務等事宜交流。

     

    完善地區治理和回應地區需求均為本屆政府的重要工作,麥美娟聽取新加坡人民協會簡介新加坡透過社區發展理事會和民眾俱樂部等不同平台聯繫社區的經驗,並分享香港的地區治理工作。

     

    通關後,民青局逐步重啟各項內地和國際交流實習計劃,YDC青年大使這次也隨麥美娟出訪,成為該局在香港逐步恢復與國際免檢疫往還後首個青年國際交流活動。他們今日到老巴剎和螺旋橋參觀,了解當地歷史建築的特色。

  • 1月綜援個案跌0.3%

    社會福利署公布,上月領取綜援個案206,449宗,按月減少520宗,跌幅0.3%,受助總人數為286,450。

     

    低收入個案1,846宗,按月跌1.2%;單親個案22,019宗,跌0.7%;失業個案17,974宗,跌0.4%;年老個案116,135宗,跌0.2%;永久性殘疾個案也跌0.2%,有17,285宗。

     

    健康欠佳個案27,284宗,升0.2%。

  • 本港人口減少0.9%

    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年底香港人口臨時數字為7,333,200人,與2021年年底人口比較減少68,300人,跌幅0.9%。

     

    2021年年底至去年年底,本港有32,500人出生,62,100人死亡,自然減少29,500人。

     

    淨移出人數為38,800人,其中21,200人持單程證來港,60,000人為其他香港居民淨移出。

     

    總人口中,常住居民佔7,197,200人,流動居民則佔136,000人。

     

    政府表示,在2019冠狀病毒病持續影響下,跨境行程受到影響。當局觀察到移入香港的人數去年大部分時間處於低水平,在防控措施逐步放寬後,至年底慢慢出現回升。

     

    政府相信疫情影響人才流入,去年施政報告已提出多項招攬外來人才的措施,並訂立績效指標,目標是在2023至25年期間,每年通過人才入境計劃輸入至少35,000名預計逗留至少12個月的人才。

  • 麥美娟明出訪新加坡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明日啟程前往新加坡訪問,了解當地社區聯繫的工作,並探討兩地青年交流的機會,星期日回港。

     

    麥美娟將拜訪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以及到訪人民協會、社區發展理事會和民眾俱樂部,了解當地青年服務、社區聯繫和地區建設的工作和經驗。

     

    此外,她會帶領正在新加坡交流的YDC青年大使拜訪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新加坡共和國大使館和出席其他青年交流活動,包括與在新加坡工作的香港青年會面。YDC青年大使交流活動是局方在香港逐步恢復與外地免檢疫往還後首個青年國際交流項目。

     

    麥美娟離港期間,副局長梁宏正署任局長。

  • 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結果公布

    政府公布第二期精神健康項目資助計劃結果,102個項目獲批共約1億7,500萬元,藉以在社區層面通過不同種類服務和活動加強市民的精神健康。獲批項目將於3月至5月開展,為期12至24個月。

     

    2020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在禁毒基金預留三億元,以提高公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並為有需要人士加強社區支援。

     

    資助計劃分兩階段推出。第一期資助計劃已於2021年7月開展。第二期資助計劃接獲121份申請,獲批項目包括為照顧者提供支援、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支援、加強家庭關係、為有精神健康需要長者提供支援,以及就喪親及哀傷管理提供支援。

  • 食環署巡查學校飯盒供應商

    因應防疫措施放寬,學校逐步恢復全日面授課堂並為學生安排校內膳食,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及環境衞生部加強巡查全港多間供應學校午膳飯盒的持牌食物製造廠,以保障食物安全。

     

    食環署昨日起巡查多間學校午膳飯盒供應商的廠房,檢取食物樣本化驗,又向食物業處所負責人和員工提供衞生教育,並派發食物安全小冊子,提醒處理學生飯盒的正確方法。行動仍然繼續。

     

    對於有報道指有學校午膳供應商的飯盒質素欠佳,食環署表示,今日已主動聯絡相關學校了解情況及安排巡查涉事持牌食物製造廠,確保負責人在處理和製作食物方面遵守牌照條件,且符合法例訂明的衞生標準。食環署會持續跟進調查工作。

     

    署方提醒,學校選用的供應商應持食環署簽發、可供應午膳飯盒的有效食物製造廠牌照。訂購或簽約前,校方應到食物製造廠實地視察,以確定食物處理人員遵守衞生守則;食物送抵後應盡快食用,如發現食物有異樣,應避免進食並即時通知供應商跟進,也可向食環署投訴。

     

    另一方面,供應商應遵守食物衞生和安全的基本原則,以及確保員工保持良好個人和環境衞生,飯盒送至學校前也應把熱食保持在細菌無法滋生的溫度。

     

    為保障校園食物安全,食安中心去信學校管理層和飯盒供應商,敦促他們留意學生飯盒的食物安全,又派員到飯盒製造工場推廣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統,防止食物出現污染危害。

     

    該署又指,學校挑選午膳飯盒供應商時,可參考食安中心編製的《如何確保學校午餐安全指引》,午膳供應商則可透過《根據「食物安全重點控制」系統制定的食物安全計劃(適用於學校午餐飯盒供應商)》,了解如何改善製作飯盒的安全性。

  • 第 7 頁,共 349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