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本木序推出全新的金盞花紓緩精華油 30ml

香港政府新聞網 - 社區與健康

  • 圖書館辦大型親子閱讀活動

    香港公共圖書館7月起推出大型閱讀及親子活動夏日閱繽紛,通過故事劇場、工作坊、影片播放等一系列實體和網上活動,鼓勵兒童和青少年善用圖書館,擴闊閱讀領域,深化閱讀層次。

     

    活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舉辦,7月16日至8月14日在各區公共圖書館舉行。為慶祝香港公共圖書館成立60周年,活動以「書香滿溢.喜閱六十」為主題。活動一律免費,部分須預先報名或索取入場券。

     

    其中,故事劇場以粵語、普通話和英語分12節進行。家長與小朋友也可在親子工作坊一同製作床前小燈座、立體捲紙畫等趣味手作。另有專為青少年和成人而設的工作坊,參加者可親身體驗製作酒精水墨畫、和諧粉彩畫。

     

    網上活動方面,小朋友和家長可參與ZOOM實時工作坊,學習繪畫和製作小手工。小朋友也可參與線上文化遊,製作手工,認識香港歷史文化和傳統民間藝術,並閱讀精選主題故事。

     

    此外,香港公共圖書館會陸續上載多條教授簡易科學實驗、繪畫技巧和小手工製作的短片至其YouTube頻道、康文署寓樂頻道

     

    圖書館另一夏日重點活動為「閱讀足跡:埗埗『童』遊圖書館」,深水埗區公共圖書館會舉辦故事坊、手作坊、小遊戲和圖片展覽。

  • 瑪利諾修院文物展明起舉行

    香港文物探知館明日起舉辦「文物復現 繡閣猶馨」展覽,展示約70件由瑪利諾修院學校基金會提供的文物,展期至9月14日。

     

    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建於1937年,2008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修院原為瑪利諾修女宿舍,2019年移交瑪利諾修院學校基金會。

     

    基金會檢查修院結構時發現一批珍貴文物,展示瑪利諾修女在修院設立縫紉繡坊的歷史。是次展覽讓參觀者進一步認識該校的建築風格、文物保育工作和瑪利諾修女服務社群的歷史。

     

    重點展品包括用以提醒學生上課的銅鈴、採購訂單、紙本刺繡圖案、由美國奧西寧瑪利諾修女會總會借出的神職人員祭衣。

     

    查詢可致電2208 4488。

  • 千五人染疫 屯門酒樓群組爆發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522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另有128宗輸入個案。屯門海港酒家逾20名顧客染疫,本月16日晚上光顧該食肆者須接受強制檢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559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963宗。

     

    155間學校呈報172宗陽性個案,涉及135名學生和37名教職員。過去一星期,77間學校錄得兩宗或以上個案,其中聖若瑟英文小學6C班過去七天三名學生檢測陽性,防護中心建議該班停課一星期。

     

    院舍方面,東華三院伍若瑜護理安老院、竹園護理院各有一名院友檢測呈陽性,另兩間院舍各有一名職員染疫。

     

    張竹君表示,本港新增38宗懷疑感染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的本地個案,其中24人曾於本月16日下午6時後光顧位於屯門卓爾居廣場3樓的海港酒家,本月18日至20日發病;另一名懷疑感染同一變異病毒株的患者為其中一名顧客的家人。

     

    此外,昨日公布的個案中,兩名患者也曾於上述時段光顧同一酒樓,即有關群組共27人染疫。

     

    張竹君指,防護中心已派員到酒樓視察;本月16日下午6時後光顧該食肆的人士須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在馬鞍山、屯門和藍田採集到檢測呈陽性的污水樣本,59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另一方面,政府按防疫需要對筲箕灣耀東邨耀貴樓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鑑於北區和觀塘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美樂花園受限區錄五宗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屯門美樂花園第10座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五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和一宗檢測結果不確定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約530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224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社區體質調查測試日6月至8月舉行 

    四場全港社區體質調查測試日本月底至8月中舉行,費用全免,讓參加者大致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和意識體質對健康的重要,將運動融入生活。完成體質調查的市民會獲發體質測試報告,並獲贈紀念禮品包。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全港社區體質調查旨在建立體質數據資料庫,找出巿民運動模式與體質的關係,協助政府確定優先改善的範疇,整體提升巿民體質。

     

    全港社區體質調查對象為8,500名7至79歲巿民,各年齡群組的抽樣數目按人口比例計算;四個測試日的對象則為17至59歲人士。

     

    測試日6月30日在東涌文東路體育館、7月10日在九龍城體育館、8月13日在屯門兆麟體育館、8月14日在將軍澳調景嶺體育館舉行。

     

    市民可經專題網頁預先登記和選擇測試時段,或於活動當日即場報名。測試需時約一小時,每個時段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 離境客檢測結果異常 衞生署跟進

    衞生署表示,檢測承辦商華昇診斷中心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為離境人士進行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異常,懷疑是設於口岸的化驗室出現環境污染所致。署方十分重視事件,已責成承辦商調查。

     

    根據現行陸路出境特別檢測安排,經深圳灣口岸或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前往內地或澳門的人士除必須持有自費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離境前也須在出入境管制站接受額外的免費快速聚合酶連鎖反應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者方可繼續行程。

     

    署方指,檢測承辦商昨日呈報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有136名出境旅客的即場檢測結果呈陽性或不確定,因此未能離境。該署人員察覺有關數目遠高於過往水平,遂向承辦商了解並要求嚴肅跟進。

     

    承辦商將該批樣本轉送其中央化驗室覆檢,今日所得的初步檢測結果顯示大部分樣本均為陰性,僅三個樣本呈陽性、九個樣本為不確定。

     

    經初步調查,承辦商懷疑設於該口岸的化驗室可能出現環境污染,導致檢測結果異常。衞生署已責成承辦商立即徹底消毒該化驗室和相關器材,並於今日恢復正常運作。承辦商也須深入調查和跟進事件,本周內盡快向署方提交完整報告。 

  • 兩暫託中心周六投入服務

    社會福利署宣布,鑑於近日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增加,設於石硤尾公園體育館和小西灣體育館的暫託中心本月25日開始運作。

     

    當日起,安老院或殘疾人士院舍的輕症或無症狀確診院友會送往上述兩間暫託中心接受隔離和照顧,由社署管理的亞洲國際博覽館展館則用作檢疫中心,供屬密切接觸者的院友檢疫。

     

    石硤尾公園體育館暫託中心設有約180張病床,主要服務安老院確診長者;小西灣體育館暫託中心提供約160張病床,接收殘疾人士院舍確診院友。九龍樂善堂、騰達護老集團已組成專隊,分別為中心內的病人提供暫時照顧服務,醫療支援則由醫院管理局安排。

  • 逾千三人確診 學校錄近二百個案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簡報會的手語翻譯短片。)

     

    本港新增1,323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本地個案,另有124宗輸入個案。學校呈報陽性個案190宗,續有學校因同一班別多名學生染疫而須暫停面授課堂。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在簡報會上說,本地個案中,核酸檢測陽性個案583宗,經核實的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740宗。

     

    165間學校呈報190宗陽性個案,涉及159名學生和31名教職員。過去一星期,63間學校錄得兩宗或以上個案,其中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4D班過去數天三名學生檢測陽性,防護中心建議該班停課一星期。

     

    院舍方面,灣仔聖雅各福群會僖明居一名院友檢測呈陽性,另四間院舍各有一名職員染疫。

     

    張竹君表示,本港新增七宗懷疑感染Omicron變異病毒株BA.2.12.1亞系的本地個案,其中兩名患者是確診者家人,分別居於順利紀律部隊宿舍和藍灣半島。另有一宗懷疑BA.4或BA.5本地個案,患者在機場亞洲空運中心工作,其工作地點和曾光顧的食肆會納入強制檢測。

     

    另一方面,政府按防疫需要對屯門美樂花園第10座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之劃為受限區域,相關人士須於指定時間內接受強制檢測。

     

    因應多宗陽性個案,以及在筲箕灣、藍田、葵涌和馬鞍山採集到檢測呈陽性的污水樣本,30個指明地方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政府明日在柴灣興華(一)邨、淺水灣華景園、樂富富強苑、荃灣梨木樹邨和愉景灣消防局側空地增設流動採樣站

     

    鑑於葵青和西貢部分住宅的污水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且病毒量相對較高,房屋署和當區民政事務處會陸續向相關居民、清潔工和物業管理員工派發快速抗原測試包,供他們自行檢測。

     

    政府設有專題網頁,提供2019冠狀病毒病的相關資訊及健康建議。

  • 故宮博物館彰顯國家軟實力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故宮博物館既可彰顯國家的軟實力,也能成為「一帶一路」下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更可通過不同類型教育活動,加強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從而提升他們對國家的向心力。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6月22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典禮的演辭:

     

    尊敬的李群副部長(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王旭東院長(故宮博物院院長)、盧新寧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楊義瑞副特派員(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唐英年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主席)、陳智思主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主席)、陳南祿主席(香港賽馬會主席)、各位嘉賓:

     

    歡迎各位出席今天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共同主辦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典禮。作為這個意義深遠的文化項目的倡議者和推動者,我能在即將完成五年行政長官任期之際,主持博物館的正式開幕,實在感到無比興奮,此刻激動的心情實在難以說話形容。

     

    要為香港爭取一個長期展示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博物館,並能以故宮命名,無疑是一項向難度挑戰的任務。我於2015年年底在時任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響應和鼓勵下,親自領導一個核心小組進行籌備,從選址落戶西九文化區西面的臨海地段、邀請嚴迅奇建築師連同建築署進行初步設計、徵得香港賽馬會同意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全數資助博物館的建設費用,到最終獲得中央支持,過程緊湊、順利,充分體現中央相關部門和特區政府的衷誠合作和團隊對於故宮文化的熱情,以強烈的使命感推動我們的工作。現在回想起來,我認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設,離不開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既可擔當聯繫東西文化精髓的角色,又可以與內地文化機構攜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更離不開中央對香港的全力支持和對香港同胞的關愛,這充分體現在國家主席習近平五年前視察香港期間,親臨西九文化區,見證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和故宮博物院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當然也離不開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對我們的信任,這一份信任源自過去十年故宮與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多次合辦故宮主題展覽,展覽廣受香港市民歡迎,而在過程中本地策展人員的能力備受故宮讚賞。

     

    一個具規模的博物館,從立項簽約到落成啟用,只用了五年時間,是令人驚嘆的,尤其是過去五年香港經歷嚴峻局面和前所未有的挑戰。為此,我必須向中央有關部門,特別是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嚴迅奇建築師團隊、總承建商中國建築和所有參與建設和策展的工作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我也要再次感謝香港賽馬會的信任和支持,面對當時立項時香港泛政治化的環境,馬會對項目的一力承擔,無疑是成事的關鍵。你們的不懈努力讓香港故宮能在短短五年內以古典優雅的現代建築屹立維港海濱,讓港人引以自豪。

     

    我在當年爭取中央支持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議書中表示,香港匯聚東西文化精髓,是世界級大都會,也是國家與國際交往的窗戶,一直擔當文化聯繫人的角色;香港在博物館管理和策展方面有豐富經驗,可以利用這些獨特優勢,加強與內地博物館合作,攜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這既可彰顯國家的軟實力,也能成為「一帶一路」下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並通過博物館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加強香港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從而提升他們對國家的向心力。從這個宏大的目標來看,今天開幕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只是一個開端,它任重道遠,肩負時代使命。

     

    由於我離任在即,不能再直接參與香港故宮的發展,我想藉此機會,談幾點意見。

     

    第一,我認為故宮文物的價值不限於它讓人觀賞讚歎的藝術成分,而是可供深入了解中華文明五千多年發展的歷史價值和可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豪的感情價值。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但對國家歷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傳實在有待加強。香港故宮團隊必須繼續借助故宮博物院和其他內地博物館的力量,肩負好推動港人國民身分認同這個責任。

     

    第二,國家去年3月頒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明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8年11月會見港澳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說,他希望香港保持國際性城市的特色,用好香港對外聯繫廣泛的有利條件,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國家方針政策,講好當代中國故事,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香港故事,發揮香港在促進東西文化交流、文明互鑑、民心相通多方面的特殊作用。香港故宮地處優越,肯定會成為訪港海外遊客必到之地,並可通過與其他國際級博物館合作,助力故宮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現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傳承不息的精神面貌及推廣包容開放、可信可敬的中國形象。

     

    第三,我在擔任發展局局長五年期間,提倡活化歷史建築,為這些古老建築注入新生命,讓它們重回市民的日常生活。今天位處中環商業區的中環街市、PMQ元創方和大館就構成了文物鐵三角,為市民提供消閒娛樂的好地方。同樣地,香港故宮應通過現代的演繹、創新的策展手法和豐富活潑的教育工作坊,讓故宮文物活起來;並探索與不同機構和教育團體合作,讓故宮文物的力量走進社區、走進校園。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各位同事,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是我以行政長官身分擔任主禮嘉賓的最後一場公開活動,為我早前說的42年公職生涯中的完整句號增添光彩;對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李群副部長和故宮博物院王旭東院長親臨香港主禮,我們深感榮幸,對故宮博物院各位專家來了香港一段日子參與布展工作,我們由衷感謝。我將永遠是故宮的仰慕者。我祝願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履行使命的征程中大放異彩,不負中央對香港的厚愛。

     

    謝謝大家!

  • 故宮瑰寶臨香江 好書好畫看未足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7月2日開放予公眾參觀,館長吳志華形容訪客反應熱烈,預售門票超過七萬張,佔整體門票五成;而特別展覽門票更已售出83%,他呼籲市民欲購從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設有九個展廳,展出珍貴藏品,包括由故宮博物院借出的國家一級文物。

     

    特別展覽設於展廳八和九。展廳八展示中國古代書畫,展品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更有傳世孤本。

     

    由於古代書畫的紙質或絹本文物對光照、溫濕度十分敏感,為保護文物,部分珍品會輪換展出,展期只有一個月,而文物展出後,需在故宮博物院休眠數年。

     

    展廳九展出以馬為主題的珍藏,包括雕塑和繪畫。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楊悅庭介紹展廳九的藏品時,特別提到國家一級文物《清郎世寧畫獅子玉軸》。此畫既展現駿馬英姿,也藉乾隆皇帝的詩句,讓世人知道乾隆對這匹馬的喜愛。 

     

    駿馬良駒得人喜愛,無分中外,西方也不乏以馬為主題的藝術品,展廳九亦一併展出來自法國羅浮宮、與馬有關的館藏,訪客可比較東西方馬文化。

     

    吳志華希望展覽能令青少年有更多機會欣賞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也促進世界文化交流。

     

    至於其他展廳為專題展覽。展廳一和二介紹明清的紫禁城以及清代宮廷生活,矚目展品包括清代乾隆皇帝的彩雲蝠壽字金龍紋男龍袍。

     

    展廳三、四和五分別聚焦陶瓷,清代帝后畫像和工藝珍寶。展廳六細述在香港的中國藝術收藏活動,展廳七則展出六位香港多媒體與跨界藝術家的作品,以獨特視角重新詮釋、演繹故宮文化和收藏。

     

  • 悅湖山莊第10座檢五陽性個案

    政府完成在屯門悅湖山莊第10座的強制檢測行動,發現五宗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檢測個案。

     

    政府昨日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將該廈劃為受限區域,702人接受檢測。

     

    當局並派員到訪該廈約280戶,會跟進無人應門的單位。

  • 天水圍免費嬉水活動慶回歸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7月1日在天水圍舉辦「歡樂公園Happy@Parks」系列活動「天水樂無窮.天業路公園」,提供不同類型的免費嬉水活動,讓市民歡度特區成立25周年紀念日。

     

    天業路公園人造草地球場當日會設置大型吹氣滑水梯、迷宮嬉水區、手搖船、水彈床等遊戲設施,並設嬉水攤位遊戲、照相角等。

     

    活動分兩節進行,分別為上午9時30分至11時、上午11時至下午12時30分,費用全免。公眾明日下午2時30分起可到任何分區康樂事務辦事處、設有康體通服務的康體場地或康體通自助服務站報名。另有少量名額可供即場參加。

     

    為慶祝特區成立25周年,康文署6月至12月在轄下六個公園舉辦不同主題的「歡樂公園Happy@Parks」活動,讓市民與家人同樂。參加者可在活動場地索取印章收集卡,參與康文署推出的紀念品換領計劃

     

    市民出席指定的康文署慶祝特區成立25周年活動可獲印章,如今年內集齊兩個文化節目和兩個康體活動共四個印章,即可換領25周年紀念限量康樂棋一盒,換完即止。

     

    查詢可致電2478 4342。

  • 第 90 頁,共 348 頁